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(Garbage Collection, GC)是其内存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。通过GC,Java自动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,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。本文将详细探讨GC的实现原理、不同算法的细节以及其在JVM中的应用。

垃圾回收的基本原理

垃圾回收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。GC的基本工作过程包括:

  • 标记阶段:标记所有存活的对象。
  • 清除阶段:回收所有未标记的对象。
  • 压缩阶段(可选):整理内存碎片。

垃圾回收算法

  1. 标记-清理:当一个对象没有被引用时标记它,然后隔一段时间或者立刻清理,会造成内存碎片。
  2. 标记-整理:为了解决内存碎片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内存进行平移紧凑,让内存空间变得连续,但是开销很大。
  3. 复制:两块同等大小的内存空间,当左边的空间不够的时候,就把左边有效的空间连续地复制到右边并统一清理左边的空间,下次右边不够再给左边连续复制,交替使用,缺点是内存利用效率低。据网上说复制比标记-整理开销低,具体为什么低我也没搞清楚,如果有大佬知道的话可以告诉我。
  4. 分代收集(Generational Collection)算法:
  5. 分代收集算法基于对象的存活时间,将堆内存分为几代:年轻代(Young Generation)、年老代(Old Generation)和永久代(Permanent Generation)。各代使用不同的收集算法。

    • 年轻代:对象生命周期短,频繁发生GC,使用复制算法。

    • 年老代:对象生命周期长,使用标记-清除或标记-压缩算法。

    • 永久代:存储类的元数据(在Java 8及以后版本中被元空间(Metaspace)替代)。

JVM中的垃圾收集器

Java虚拟机(JVM)实现了多种垃圾收集器,不同收集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:

  • Serial 收集器:Serial 收集器是单线程的,适用于单处理器环境和客户端应用。
  • Parallel 收集器:Parallel 收集器是多线程的,适用于多处理器环境,需要高吞吐量的应用。
  • CMS(Concurrent Mark-Sweep)收集器:CMS 收集器是低延迟收集器,目标是最小化停顿时间,适合对响应时间要求高的应用。
  • G1(Garbage-First)收集器:G1 收集器是分区收集器,将堆划分为多个区域,优先收集垃圾最多的区域,适合大内存、多处理器的服务器应用。

JVM垃圾回收机制(GC)-CSDN博客

如图:GC把内存空间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。新生代包括伊甸区(E)、幸存1区(S0)和幸存2区(S1)。各个区的大小不一样,可以调整比例。新生代GC称为minor GC,老年代GC称为Major GC/Full GC。

new出的对象在伊甸区(E区),当空间不够时会触发复制操作复制到幸存1区(S0)并统一回收垃圾空间,下次空间再不够,S0和E区一起往幸存2区(S1)复制,并统一回收垃圾空间,之后S1和E往S0复制,S0和S1反复交替使用,如果一个对象6轮GC都没有淘汰,就会进入老年代。如果幸存区放不下幸存的对象,就会进行分配担保机制,这些多出来的对象会直接进入老年代。

老年代存放存活超过或者等于15代占用内存大的对象,当老年代空间不够时,触发老年代GC采用标记整理方法回收对象,老年代GC的时候通常伴随年轻代GC,也就是Full GC,会引发程序暂停,全力进行垃圾回收。